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走進達州 > 吃在達州
呷酒工藝:心領神會釀精品
“九月九,做呷酒?!痹谇h,閑暇的農家婦女習慣選擇九月初九這天,將優質高粱浸泡蒸煮,然后撒入曲藥密封貯藏在陶瓷器皿中。看似簡單的工藝流程,實則包括選料、浸泡、沖洗、煮沸、蒸煮、下曲、發酵等十幾道工序。天星鎮菜場村的羅傳玉告訴記者:“做呷酒太麻煩了,特別考手藝。哪個環節沒做好,一鍋呷酒就會泡湯?!?
繁雜的工序和特別的技術要求,既給呷酒釀制披上了神秘的面紗,也給心領神會的呷酒藝人開辟了一條致富路。1991年,天星鎮文峰村二組的張清平率先嘗試將自家釀成的呷酒推銷到縣城大小餐館。僅40來天,張清平銷售呷酒1萬余罐,實現收入8000多元。賺取了第一桶黃金,他欣喜之余開始謀劃規模擴張,并逐步發展成為今天渠縣呷酒行業的龍頭——宕府王呷酒有限公司。宕府王系列產品相繼獲得“四川省著名商標”、“四川老字號”等。
談及呷酒釀造技術要領,宕府王呷酒核心技術人員張方德念出了一串順口溜:“精選優質紅高粱,浸泡翻淘呈白黃。去水三天沸煮蒸,八成熟后起鍋涼。發酵下藥用秘方,瓷壇密封耐貯藏。年限越久越幽香,精巧包裝俏四方?!?/p>
呷酒文化:平民家庭漸入白領階層
《華陽國志?巴志》有記:“川崖惟平,其稼多黍,旨酒嘉谷,可以養父。野惟阜丘,彼稷多有。嘉谷旨酒,可以養母?!弊鳛槊耖g優秀土特產,被視為中國酒文化“活化石”的渠縣呷酒,正以其獨特魅力順利躋身“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列。
在渠縣農家,人們既可以圍著呷酒壇高談闊論、談天說地,也可在吮吸呷酒間閑情逸致,更能讓賓朋體味主人熱情好客的崇高禮遇。“來渠縣,如果沒有品嘗到呷酒,那你還算不上渠縣真正的‘稀客’。”千佛鄉70多歲的賈長生吧著旱煙向記者講述道,“以前,家里來了重要客人,我們通常會抱出一罐用沸水泡好的呷酒請客飲用,以此表示最大的熱情!”
隨著時代的進步,呷酒在用料、包裝及飲用方式等方面也有了較大創新:原料由以前單一純高粱逐步發展成紅高粱、枸杞、大棗等原料的科學搭配;飲酒器皿由原來數人同飲的陶瓷大罐改為一人獨飲的玲瓏小罐;傳統“一壺開水泡”的方法逐步演繹成“一次泡,二次、三次質最好,四次之后沒味道”的“呷酒經”。
正是時尚元素的不斷加入,呷酒才得已從渠縣的平民家庭走向全國的白領階層。
呷酒前景:讓人歡喜讓人憂
在宕府王呷酒有限公司大門口,數名工人一派繁忙:他們排著長隊,汗流浹背地從一輛來自重慶的大型貨車上卸下呷酒包裝外箱。“今年的呷酒行情依然看好!隨著呷酒釀制時間的臨近,現在我們必須做好包裝運送等前期工作……”張偉向記者透露到,“僅去年,我公司共實現銷售收入2000余萬元。今后企業擴能后,呷酒銷售一定會走向新的高點?!?
張偉引領的宕府王呷酒公司近年已發展成為渠縣呷酒行業的“老大”?!吧鲜兰o90年代,全縣呷酒企業多達18家;如今,我縣僅有宕府王呷酒公司獨秀一枝。此外,農村掌握呷酒釀造技藝的人越來越少……”渠縣文體局相關人員滿臉困惑。
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渠縣呷酒傳統釀造工藝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沖擊——掌握釀造核心技藝的人越來越少、年齡越來越大,呷酒釀造技藝傳承前景不容樂觀?!耙郧?,我家每年都要做點呷酒來待客或自己喝?,F在,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他們也不愿意學這手藝。我們待客要么在街上買點呷酒,要么買點啤酒或者其它飲料,自己根本不做這玩意兒了?!崩铕ムl高寺村的王長述老人如是說。
6月3日,記者在達州市渠縣宕府王呷酒廠見到:精選車間,幾架老式風車依次擺放著;蒸煮車間,偌大的竹制濾件重疊擱置在大型鐵盆上;貯藏室內,搭有“紅蓋頭”的瓷壇散發出沁人心脾的醇香;消毒房里,成千上萬的玲瓏小罐高溫消毒后正排隊“受命”……
“現在處于呷酒銷售淡季。即使這樣,我們廠每天仍要包裝500余件投放市場?!卞锤踹染朴邢薰究偨浝韽垈ベ┵┒劊坝捎谏a時間特別,釀造技術獨到,手工工序復雜,釀成的呷酒醇和怡暢,被飲品愛好者譽為‘飲料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