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走進達州 > 住在達州
GDP增長近四年首次超過全省平均水平 產業結構由“二三一”首次轉變為“三二一”
“去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583.94億元,同比增長8.2%,是近四年首次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服務業增加值總量突破700億元大關,占GDP比重達到44.4%,產業結構由‘二三一’結構首次轉變為‘三二一’結構”……1月25日上午,市政府召開2017年達州市經濟形勢新聞發布會。
GDP增速超過全省平均水平
去年,全市經濟持續健康較快發展,經濟運行呈現出快于去年同期、好于年初預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良好發展態勢,在上年止滑回升的基礎上實現快速增長,GDP同比增長8.2%,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3個百分點,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1個百分點,增速近五年來首次進入全省前10位。
2017年,全市農業形勢總體穩定;工業增長較快,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6%,比全省快1.1個百分點;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5%,創近三年新高。從需求看,投資保持高速增長,達到15.2%,進一步增強了經濟發展后勁;消費總體平穩,增長速度比全省平均水平快1個百分點;進出口總額4.67億元。
2017年,全市地方公共財政收入90.73億元,同比增長10%,高于GDP增速1.8個百分點,占GDP比重為5.73%;其中稅收占地方公共財政收入的比重同比提高2.5個百分點。
2017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1.4%,總體保持平穩。其中食品煙酒類同比下降1.2%,衣著類同比增長4.7%,居住類同比增長1.5%,生活用品及服務同比增長1.7%,交通和通信類同比增長0.5%,教育文化和娛樂類同比增長4.2%,醫療保健類同比增長4%。
形成“321”產業格局
2017年,全市服務業增加值總量突破700億元大關,占GDP比重達到44.4%,較上年提高7.4個百分點,全市產業結構由“二三一”結構首次轉變為“三二一”結構,與全國、全省產業結構一致。
全市服務業增加值對GDP貢獻率為54.6%,超過第二產業對GDP貢獻率18.7個百分點,超過全部工業對GDP貢獻率25.9個百分點,繼續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動力。
服務業繼續較快增長——全年服務業增加值總量達703.69億元,同比增長10.5%,總量居全省第5位,增速居全省第2位,增速比全省快0.7個百分點。其中,全市銀行存款達2801.93億元,存貸款總規模達4080億元,金融業增加值107.22億元,同比增長11.1%;房地產業增加值49.67億元,同比增長13.6%;其他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66.31億元,同比增長16.8%;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127.77億元,同比增長7.5%;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75.83億元,同比增長8.7%。
投資持續高位運行——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727.65億元,總量居全省第4位,同比增長15.2%,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快5個百分點,居全省第7位。其中,國有投資完成1127.32億元,同比增長23.4%;民間投資完成600.33億元,同比增長2.4%。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96.99億元,同比增長10.3%;第二產業投資404.96億元,同比下降2.5%;第三產業投資1225.71億元,同比增長23%。
從房地產開發看,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113.64億元,同比增長21.8%。商品房施工面積998.8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4.1%;商品房銷售面積406.3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58.1%;商品房待售面積85.01萬平方米,同比下降6.8%,去庫存效果明顯。
消費市場增勢穩定——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60.37億元,同比增長13%,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個百分點。
按消費所在地看,城鎮市場實現零售額557.75億元,同比增長12.5%;鄉村市場實現零售額302.61億元,同比增長13.8%。
按消費形態看,餐飲收入完成88.64億元,同比增長14.8%;商品零售完成771.73億元,同比增長12.7%。
從熱點商品看,日用品類銷售額同比增長23.4%,汽車類銷售額同比增長22.8%,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銷售額增長19%,家具類銷售額增長15.6%,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銷售額增長15%,糧油、食品、飲料、煙酒類銷售額增長12.9%。
城鄉收入差距比例進一步縮小
2017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383元,總量居全省第17位,同比增長9.1%,增速居全省第2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73元,總量居全省第14位,同比增長9.6%,增速居全省第8位;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別比GDP快0.9和1.4個百分點,城鄉收入差距比例進一步縮小。
在經濟實現較快增長的同時,我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下足了功夫,成績主要體現在脫貧攻堅、民生投入和居民就業上。脫貧攻堅再創佳績。
2017年,通川區貧困縣摘帽已接受省上驗收,全市全面完成311個貧困村退出、15.07萬貧困人口脫貧目標,貧困發生率降至3.7%,比上年下降了2.8個百分點。
民生投入力度不斷加大。2017年,全市對各項民生投入249.8億元,占公共財政支出的70.2%。其中教育支出85.85億元,同比增長14.5%;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53.79億元,同比增長20.9%;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56.16億元,同比增長16.1%;城鄉社區支出22.27億元,同比增長76%。
居民就業勢頭良好。去年實現城鎮新增就業44159人,失業人員再就業9827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3615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97%。□魏華 王瑞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