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走進達州 > 達州商情
7月14日上午,解讀四川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精神實施“一干多支”發展戰略新聞發布會在成都舉行。
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不僅提出構建“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更明確“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區域中心城市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確定綿陽、德陽、樂山、宜賓、瀘州、南充、達州七個區域中心城市。為什么是這7個城市入選,誰將率先“出線”成為全省經濟副中心?
為什么是這7個城市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
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范波介紹,這7個城市分別位于環成都經濟圈、川南經濟區、川東北經濟區,是國家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和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中明確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具備發展成為區域中心城市的基礎。具體來看:經濟實力方面,這7個城市的經濟總量分列全省的2-8位,產業基礎較好,形成了具有一定比較優勢的產業集群;
地理區位方面,已有的國家交通干線和規劃建設的對外大通道在7個城市都有交匯點,與周邊城市在經濟貿易和人文交流上較為密切;同時,其城鎮化水平較高,市場規模和發展潛力較大,資源要素集聚能力較強。
達州的區位優勢將進一步凸顯
記者注意到,此前在成渝城市群規劃中沒有入選的達州,在省委全會中被“提名”。對此,范波表示,隨著成南達高鐵的開建,達州的區位優勢將進一步凸顯。作為四川規劃的出川高鐵之一,這條高鐵北接西安、鄭州、北京,東接武漢、上海,是四川北向和東向出川高鐵的新通道。
誰最有希望成全省經濟副中心?
范波首先廓清道:“靠行政疊加是不可能形成副中心的,我們如果把某幾個市州合并,整合總量做到3000億,那有什么意義呢?沒有意義,一定是靠做增量和創新發展!”他認為,副中心城市在全省發展格局中應該起到較大的引領作用,特別是在首位城市之后,在一定區域能發揮較強的帶動作用,這樣的城市才是副中心。“誰能成為副中心我真不知道,需要大家實實在在干出來!” □晚報綜合